中国国际广告节在南宁开幕 谈广告看创意论发展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9-11-4
10月30日上午,我国广告界最受人关注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广告节开幕式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本届广告节延续了前几届“推进产业升级、推广创意成果、推动商务合作”的主题,汇聚着国内外广告业的各种高端活动,展示了国内外广告创意和发展的高端成果。来自世界的3万多广告业界人士相聚南宁,对话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广告业。
本届广告节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中国广告协会、南宁市人民政府主办。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刘凡说,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广告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到丰富多彩,规模和质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广告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现在,中国广告业已经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并建立了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政府监管、部门配合、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广告管理模式。
“虽然中国的广告业还有一些问题,但中国广告业的管理与自律也有新进展。”刘凡说,《广告法》的修订进入了关键阶段,广告监管法制化和制度化建设成效显著。广告企业资质认定工作更加完善,截至去年底,全国已有197家广告企业达到一级资质,312家广告企业达到二级资质,广告从业人员职业水平评价进展加快。
自治区副主席高雄表示,本届中国国际广告节在广西南宁举行,必将有利于推动广西的广告产业迈向更高的台阶,同时带动广西的广告、文化、经贸、旅游等各行业的发展,更有利于推动广西面向东盟走向世界。
本届广告节有许多国内外优秀广告作品露面,市民们可以与世界顶级广告大师共同分享想像力丰富的广告创意。同时,还将举行“中国广告长城奖”等广告专业赛事颁奖典礼、广告业的高峰论坛及各媒体的交流活动。
广告展带着观众穿越历史时空
图为1960年王老吉联合制药厂产品广告。张若凡摄
在10月30日至11月1日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上,共有中国广告业书画展、国内外优秀广告作品展等8个展览免费向市民开放,吸引不少南宁市民前来参观。
媒体巧做营销赚人气
30日,由于众媒体丰富多彩的营销措施,使媒介·广告企业交易会赚足了人气。广西日报社在8号展馆布置了4个展位进行推介活动,展示了报社印务中心、广西新闻网和各子报的风采。展位中间一个液晶屏幕滚动播放着报社相关简介,引起了人们的驻足观看。同时,南国早报的广告份额在广西日报占据主要地位,也成为此次推介的重点。
在广西电视台展位前,一群身着民族服饰的模特,在T台上迈着优雅的步伐,引来了不少闪光灯。在山东电视台展位前,一名艺人正在模仿名人的声音。展位后的投篮机器,吸引不少观众跃跃欲试。
一些地方电视台则主打“娱乐牌”,而中央电视台出的则是“专业牌”。幽深曲径的小通道,把观众带到了一个演播厅。演播厅犹如一个电影院,荧屏上播放的是央视知名主持人介绍改版后的央视。在展位的另一屏幕上,播出的是广告大师们的访谈录。
看广告历史重温记忆
如果说电视媒体展出的是地域特色,那么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广告历史回顾展则像一条时光隧道。展厅内红地毯上的黄色箭头,引领着观众穿越历史时空。
此次广告历史回顾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中国广告业的发展。这一部分的展出按两个阶段划分,第一阶段为1949年至1978年,第二阶段为1979年至2009年。展出的第二部分是历届广告获奖作品。
凤凰牌自行车、英雄牌钢笔、红旗牌子母钟……当这些有着深刻时代烙印的品牌,再次出现在泛黄的报纸上,尘封的记忆怎能不涌上心头呢?南宁市民汪先生,就被这些带有时代印记的广告给打动了。当他看到上世纪《人民日报》上的一则白球鞋广告后,对着广告连拍了几张相片。他笑着说,那个年代物资很匮乏,谁能穿上一双白球鞋,那可是相当骄傲的一件事啊。好不容易有了一双白球鞋,非得要正式场合才舍得穿。
汪先生感慨地说,中国发展得太快了,老百姓的生活也像广告一样,越来越丰富多彩了。以前做广告的产品种类比较单一,现在各行各业都做广告。以前的广告都是黑白的,现在广告五颜六色。
国内外广告作品展创意
北极熊不是生活在冰天雪地中,而是在一次性饭盒堆里;大象没有走在草地里,而是走在绿色塑料(10530,-25.00,-0.24%)瓶堆里……这是一则呼吁环保的公益广告作品。
用方便面制作的手套造型,象征母亲对孩子的爱;围脖造型象征着妻子对丈夫的爱;毛衣造型象征着父母对子女的爱。这是一名大学生为某品牌方便面制作的广告。用自行车的链条,摆出人体打太极、舞蹈、奔跑的造型,这是一则关节止痛药的广告。
这些富有创意的广告作品,出现在此次国内外优秀广告作品展中。当天,共展出世界优秀广告作品3050幅,它们是长城奖、黄河奖、学院奖等奖项的获奖作品。
国内外优秀的广告作品,吸引不少学生前来参观。一些学校专门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学习,这其中不乏一些外省大专院校的学生。在参观时,老师一边引导学生欣赏广告的创意,一边介绍一些广告界的常识。
市民看广告变化“三级跳”
这是一家物流公司的广告。
“广告过后请继续收看”。每当这个时候,观众难免要咬牙切齿地说一句:“真讨厌!”这曾经是让许多媒体头疼的问题。在本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上,记者发现广告的形象正在悄悄地发生改变,市民从讨厌广告到爱看广告,现在更让广告为我所用。
广告变得更有趣了
古代人物曹操腋下夹着一个邮包,大步流星在赶路。看着是不是有些摸不着头脑?这是一个快递公司的广告,因为“说曹操,曹操到”,谁也快不过他嘛。另一个广告里,一只鸡和一只鸭正在亲密地交谈,一只狼和一只羊居然亲热地搂在了一起。鸡同鸭讲?不是问题。狼爱上羊?不是问题。只要跨越了沟通的障碍,一切都不是问题,原来这是一家英语培训中心的广告,让人看了会心一笑。
在本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上,众多优秀的广告作品让人大开眼界。广告从业者正在努力让广告变得好看起来。记者在展出优秀广告作品的展馆遇到了南宁市民麻先军先生。这些创意绝妙、制作精良的广告让他看得津津有味,舍不得移开视线。他说,平时看电视、看报纸时,他总是跳过广告,因为觉得没意思。但如果都像这些广告一样有趣,那还是愿意看的。
专看广告的人多了
胡先生是南宁一家广告公司的设计师,也到本届广告节上来取经。看了如此多的优秀广告作品后,他认为现在的一些广告之所以让人反感,主要是因为缺乏娱乐性和想象力,像有的房地产广告,只是盲目“贪大”,试图用版面赚取眼球,其实是低估了大众的审美水平。
有趣、好看只是人们看广告的一个浅层原因。其中承载的信息才是人们关注广告的主要原因。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广告学教授李海容博士说,在美国,汽车、房产、就业信息是报纸读者最关注的三大广告类型,读者对这些信息的关注度不亚于新闻。主妇们每天的必修功课之一就是翻看报纸,查阅各种超市、商场的打折及新品信息。李海容认为,有娱乐性,有信息量,这是读者越来越爱看广告的主要原因。
天津《今晚报》在读者中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读者中,关注广告的读者比例占了31%,而且有27.4%的人会阅读完所有广告的全部内容。要是放在10年前,这些都是天文数字。
人人都能登广告了
《今晚报》广告部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几年有这么一个感觉,理解广告的读者多了,利用广告的读者也多了。以前大家总认为登广告是大公司、大企业的事,读者的角色只是获取信息的人。可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读者不再满足于只获取信息,他们也要当发布信息的人。
一个明显的改变就是消费信息类的广告版面变得抢手了。这位负责人说,这些版面面对的是普通读者,按行收费,一行十几个字,价格在50元左右。这里没有动辄上万的生意,有的都是普通家庭可能碰到的事,有房子要出租,有辆二手车想卖,这样的小事登一两行的广告就能解决问题,价格不贵的同时也达到了发布信息的目的,因此很受欢迎,往往要提前一个星期预定才行。
报纸、电视、网络三大媒体互抛“绣球”
10月30日上午,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上,国际广告创意论坛、中国汽车品牌建设与传播论坛、中国互动网络广告高峰论坛同时开坛。在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主持的中国互动网络广告高峰论坛“2009媒创新营销的节点超越”分论坛上,他让平时看似竞争激烈的报纸、电视、网络三大媒体互抛绣球,寻求一种新的营销模式。
互联网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都开始重视网络的建设。而搜狐公司联席总裁兼首席营销官王昕说,他们更愿与大量的传统媒体进行合作,来吸取他们的智慧和营养。而在如何和用户进行沟通的问题上,互联网天生就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平台。
作为最传统的纸媒代表,青岛晚报总编辑齐建国则将这个“绣球”抛给了网络。青岛早报不仅推出了手机报,还和青岛新闻网推出了24小时滚动新闻,形成随时贴身看新闻,又依托报纸,使新闻更具权威性。“我们还发动市民用手机发照片,并将照片通过网络发到报纸上来,两天一个版,反响非常好。”齐建国说,他们还想在网站上推出视频,让报纸记者也能随身带着DV机。央视有着绝对资源优势,但是央视网副总经理夏晓辉介绍,他们还想打造国家网络电视台,实现24小时滚动直播。
新浪首席运营官杜红认为,网络起到一个中间的调节作用,可以把电视或报纸上的一些优质、深度的内容呈现在网络上;同时,它也可以把在网络上形成的内容,通过电视和报纸传达出去。比如,新浪跟浙江卫视做的“因为爱”和多家报纸合作的关于“科比来中国”的活动就十分成功。但是,从互联网延伸出来的内容,怎么样适合报纸和电视的传播,能够让它跟受众的沟通更加立体化,还是很值得大家思考。
“无论是互联网还是报纸、广播、杂志,实际上它们都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点滴。”喻国明说,人们可以感觉到媒介营销在默默地变化,看似无声无息,实际上它是一场革命。这种革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李建超 刘琼)
(声明:以上转载新闻及与评论仅供参考学习,不代表本网站及任何公司观点)
|